2022年末,第二批“廣西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頒證暨廣西建筑工匠學院首批“魯班工匠大師”聘任儀式在南寧落下帷幕。頒證儀式當天,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龐少華來到了曾參與建設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這位結構專業負責人接過了“廣西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證書,收獲了“雙重肯定”。
第二批“廣西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頒證儀式
懷匠心:執一心,衷一事
初見龐少華,身材纖瘦,戴著一副金絲眼鏡,談吐真誠謙和,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
談起龐少華的求學、就業經歷,似乎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的波瀾壯闊。1982年,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急需大量的高等人才,高考后的龐少華被錄取到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建筑結構專業,畢業后分配至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原廣西建筑綜合設計研究院)工作,一干就是35年,實現了從一個“不了解這個行業”的學生到行業“結構大師”的蛻變。
浸潤結構設計之路數十載,龐少華主持和參與了29個重點工程項目設計,參與了300多項各種結構類型的工程項目建設,廣西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廣西金融廣場、南寧綠地中心、華潤中山路香港街……這些耳熟能詳的標志性建筑,不僅獲得了社會和大眾的廣泛好評,還贏得了省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至今已榮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中國建筑設計獎(建筑結構)銀獎、行業優秀勘察設計優秀(公共)建筑設計一等獎、廣西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等50多個國家級、省級獎項。
一如其名“少華”,龐少華年輕有為,一路載譽,看似在起點上的“躺贏”,背后卻離不開他夜以繼日的“內卷”,他很好地詮釋了:堅持努力的人生有多精彩!
初出茅廬,龐少華選擇穩扎穩打,“有什么項目就做什么項目,如糖廠、水泥廠等這些大大小小的項目,我都要求自己把每一個項目做好。”漸漸地,他對這份工作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愈發熱愛。工程設計時常需要“996”,讓不少人知難而退,而龐少華一如既往地堅守數十年,他謙虛地表示:“自己不會干別的,唯有專注設計。”
“工程師想要專業能力有所進步,還得要有足夠的閱讀量。”環顧龐少華辦公室四周,靠墻的大書柜滿滿當當,一摞書疊放在辦公桌上,甚至靠窗的一隅空地也沒閑著。工作之余,龐少華利用碎片時間閱讀了大量的專業類書籍和雜志,還涉略不少朋友推薦的經濟類、管理類書籍。他表示,如今作為一名總工程師,時常需要指導團隊處理棘手的方案,“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了其主動學習、提前研究的驅動力。
中國古代有一種傳統的建筑結構——“四梁八柱”,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建筑。知識為柱,技藝為梁,龐少華為自己構建了扎實的“四梁八柱”,并日益成為行業里的一座“摩天大樓”。
踐匠行:守質量,鑄精品
結構有如人體之骨骼,對建筑的生命至關重要。當談到曾經主持和參建的“最有成就感的項目”,龐少華如數家珍,對他來說,項目不論大小,皆因“用心”而出彩,對每一個項目做到盡心盡力。
結構展現建筑之美
祖國南疆,八桂綠城,一座潔白的索膜結構建筑依山就勢而建,宛如一朵傲然綻放的朱槿花。它就是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中國—東盟“10+1”經貿合作盛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會址。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始于2000年,是廣西第一個跟外國大型的設計公司(德國GMP設計公司)合作的項目,對于年輕的龐少華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成長機會,他和團隊也是首次接到如此復雜而龐大的工程。“對于這個有挑戰性的項目,我沒有半點退卻,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那時候的交通欠發達,公交車最遠只到麻村菜市,也沒有多少出租車,我就騎著一輛摩托車來來回回跑工地。”
“建筑美不是我的功勞,是建筑師的。從結構來講,我們要盡量創造更多設計的可能性給建筑師。”龐少華帶領著團隊,經過不斷的試驗求索,結構設計方面的技術難題得以各個擊破:為了滿足建筑師對“朱槿花”建筑外型的需要,通過不斷計算、實驗論證,最終解決了結構超限的技術難點;建筑依山坡高差地勢而建,西面緊臨高邊坡強膨脹土復雜場地,經多方論證確定了邊坡加固及擋土墻這一合理的解決方案;以大跨度鋼結構實現中間無立柱,營造展廳內部大空間……
建設中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來源:廣西新聞網,侵刪)
建成后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就這樣,“朱槿花”從一片荒涼的山野中孕育成市民心目中的集會議展覽、廣場休閑娛樂于一身的地標建筑。
結構為建筑安全護航
南寧市紅星小學創辦于1945年,是南寧市老城區里一所知名小學。因校舍年代久遠,存在著設施陳舊、安全隱患等問題,急需校舍加固及改擴建,龐少華團隊接過了此項校舍加固及改擴建設計工作。
俗話說,拆建容易,修繕難。紅星小學校舍建于七八十年代,為預制板結構,屬于危舊房,由于地處老城區,占地面積小,周邊又緊靠居民房,拆除重建的方案行不通。
“這是一個很小的項目,但是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改善它。原來不安全、不好用的學校,被我們改造成一個更好用、更安全、更漂亮的。看到小朋友快快樂樂的,這就是成就感!”龐少華說到這,一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經過設計師及結構師的巧思妙構、通力合作,結合抗震加固,把原有的單走廊加寬,外增一排柱子,改造后的校園使用面積大幅增加,功能室齊全,設施設備全面升級,校園面貌煥然一新。龐少華介紹,近期他與團隊還將致力于南寧市解放路小學及三街兩巷等多個舊改項目,助力城市更新。
南寧市紅星小學舊貌
(來源:百度圖片,侵刪)
南寧市紅星小學新顏
結構為建筑“節材塑形”
“提高結構效率”是龐少華對于“綠色建筑”的詮釋,簡稱為“節材”,是踐行“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的重要舉措。
細數近年來南寧市里著名的超高層建筑,我們發現不少龐少華的足跡。其中,高度為321米的廣西金融廣場是南寧東盟商務區標志性超高層建筑之一,它很好地詮釋了建筑功能和結構設計的高度統一:建筑主塔樓外立面采用三層逐次內收的外框構造,通過對頂部四個角的削切,強化了建筑造型挺拔向上的趨勢。室內進深11米,龐少華團隊別出心裁地把核心筒樓梯電梯間設置在建筑中央位置,沿外周邊布置鋼管柱,每一邊4個鋼管柱由底層直徑約1.8米漸進為頂層約0.7米,使得結構設計實現了無結構柱的商業辦公空間,業主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分隔,達到最優的結構效率和空間使用效率,同時也實現了超高層建筑的全景化辦公。
廣西金融廣場
育匠人:做項目,共進步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很多機會。我們剛畢業時是80年代,項目規模比現在小,知識技術水平比現在低,大家對很多技術不太了解,甚至我們計算機設備都是初級的,需要手工繪圖。而現在技術進步了,大家把控建筑的能力進步了,項目投資更大了,我認為是一個機會,要好好把握!”針對當前國內建筑業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龐少華指出,要把握好新時期的機遇,緊隨政府的發展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他認為,南寧有很多建筑是由外地的公司來設計的,設計師可以通過項目合作的契機,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根據本土地形地貌特點,設計出更多廣西特色建筑精品。
“老老實實做設計,我認為是成為‘大師’的關鍵。技術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經常開玩笑說,我們要在行業里成為一名‘老中醫’,碰到問題一看就馬上有意識去解決。”多年的經驗積累和沉淀,使龐少華愈加重視人員的培養。談及“師者之道”,龐少華認為是“和年輕人一起干活,一起成長,一起幸福”,“通過合作做項目,在工作實踐中傾囊相授,既是技術也是精神的傳承。年復一年的項目也許雷同,但是技術可能有創新,每個項目會有自身的特點。我們把項目做好了,積累了經驗,自然就進步了!”在他的帶動下,團隊學習氛圍濃厚:提問、思考、探究、解惑,業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龐少華團隊
“以人為本、科技先行、開拓創新、追求卓越”,龐少華秉承著華藍設計的理念,以“匠心”喚起更多的“匠心”,以“匠心”培養更多的“匠星”。憑著自身的努力,他還獲得了2019年度“廣西五一勞動獎章”。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龐少華表示,仍將以真誠與勤奮、擔當與奉獻續寫“匠人匠心”的精彩華章。
個人簡介:
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廣西首屆杰出工程師
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廣西勘察設計協會優秀勘察設計師
第二批“廣西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中國建筑學會結構分會理事
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設計分會理事
中國建筑學會工業化建筑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建筑學會抗震防災分會高層建筑抗震專業第七屆委員會委員
代表作品:
廣西體育中心體育場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南寧綠地中心
南寧華潤中山路香港街
廣西南華糖業集團辦公樓
博白體育館
三祺廣場